最新英联杯冠军有什么奖励(英联杯冠军有什么好处)
美食 2025-04-05 17:59:54 510 0
与同期内蒙古的煤产量相比已经几无差别。
格瑞特矸石电厂在发电过程中,蒸汽携带废热进入一排排翅片管,废汽遇到冷风机向上吹来的冷风,冷却凝结成水,经过处理后,被回送到锅炉里,循环利用,节约了大量水资源。格瑞特矸石电厂距离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刘家口选煤厂800米,两厂间用皮带走廊连接。
格瑞特矸石电厂装备了480吨/小时超高压中间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,单轴、高温超高压、双缸双排汽、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,额定功率为135兆瓦的空冷发电机。格瑞特矸石电厂聘请了专业化运营队伍负责生产管理,这样人员编制减少,管理更灵活。格瑞特矸石发电厂每年可消化选煤厂的副产品——100多万吨洗中煤和煤矸石。今年初以来,格瑞特矸石电厂发电标煤耗控制在358克/千瓦时以下,厂用电率为9.27%,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。格瑞特矸石电厂的发电机组采用先进的空冷岛技术,汽轮机采用直接空冷,发电机也采用空冷,因此没有一般发电厂的晾水塔,可节约用水70%。
指标分析制度及配套制度实施后,该电厂用电率、发电标煤耗都大幅下降。针对煤炭挥发分较高、易着火的特点,格瑞特矸石电厂将点火时投煤的温度由设计要求的550摄氏度降至300摄氏度,每次点火可节约燃油30吨。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演讲中也表示,在节能减排方面,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,就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。
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上,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也表示,应结合当前背景,转变能源战略理念,促进煤炭的绿色生产和清洁利用。而由于超临界燃煤技术采用尾部处理的治理方式,在未来对排放物控制愈加严格的情况之下,该项技术的排放物治理成本也会越来越高。与超临界燃煤技术相比,IGCC采取的则是先治理、后发电的污染物控制策略。最主要的就是材料的问题。
以煤为主不容回避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,煤炭一直占据比较大的比重。显然,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,将受到能源资源尤其是环境的严重制约。
就目前的超临界燃煤技术而言,想要进行二氧化碳捕获的话,成本至少要翻一番,发电效率要降低11个百分点,如果原来是44%,二氧化碳脱除后变成33%了。但煤在气化之后的用途非常广泛,比如做化工原料,或是合成高附加值的燃料等,如果把发电和多联产进行耦合,统一考量,对物质流、能量流加以优化,那么投资的整体效益也会得到提高。不过,在倪维斗和其他方方面面的积极倡导下,我国首个IGCC示范工程项目——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已于2009年7月6日开工。倪维斗告诉记者,从国内的应用情况来看,超临界、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比较成熟,成本也比IGCC更低,是目前的主流技术,但这种形式并非一成不变。
多年来,倪维斗一直在为推进IGCC(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)与多联产相结合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而积极奔走,他认为,IGCC+多联产符合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国情,且发展潜力巨大。相关资料显示,我国将2010~2050年作为能源体系的转型期,在此期间,能源体系要从目前的粗放、低效、高排放、欠安全的能源体系,逐步转型为节约、高效、清洁、多元、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。该技术对污染物采取的是尾部处理的治理方式,即通过安装脱硫、脱尘及脱硝等设施实现排放达标。IGCC后劲足从发电的角度看,目前国内煤炭清洁利用主要有两个方向,一个方向是超临界、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。
这种技术旨在让煤更有效率地燃烧,产生温度更高的蒸汽和压力。与上述技术不同的是,IGCC采取的是先治理后发电的污染物控制策略,即先将煤进行气化处理,把气态煤中的污染物脱除后再燃烧发电。
另一个方向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(即IGCC)。与超临界燃煤技术相比,IGCC在发电效率方面相对来说有更大提升空间,在污染物治理、脱碳方面也有独特优势,还能通过和多联产耦合降低建设成本,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
他还向记者阐述了自己 三个五年的战略思考: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,2011~2015年,也就是十二五期间,能够建成3~5个示范项目,积累经验。据华能天津公布的数据,该示范电站建成后,发电效率可达42%,脱硫效率达99%以上,可回收高纯度的硫元素,并将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在较低的水平。显然,要想实现这3个阶段能耗总量的控制目标,如何打好煤炭牌是关键。这意味着,在2010~2050年我国能源体系转型期内,累计消耗的煤炭总量将达到1000亿吨标准煤。这是IGCC发展的主要驱动力,也是比较大的优势所在。对IGCC和多联产的认识,尤其在国家层面已经见到可喜的变化,观念上也有所松动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认为,在整个能源体系转型期内,即使考虑到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均得到极大发展,煤炭也仍将在我国能源供应中起主导作用。当然,IGCC的二氧化碳脱除也需要一定的效率降低的代价,但比尾部处理方式的成本要低一些,对发电效率的影响也比较小,降低6~7个百分点。
其中2010~2030年被定义为转型期中的攻坚期,而2010~2020年,特别是十二五期间,更是转型的关键。而从世界范围来看,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推动世界向低碳经济发展,能源利用将进一步向节能、高效、清洁、低碳方向转变,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在调整能源战略。
根据我国能源战略规划,我国对各个阶段能耗总量控制设定的目标为:到2020年实现能源消费总量为40亿吨标准煤,到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5亿吨标准煤,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50亿~55亿吨标准煤。在近30~40年内,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无法改变以煤为主的现实。
根据国家能源局2009年公布的数据,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虽有所下降,但仍占68.7%,远高于石油、天然气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重。这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、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。数据显示,当前我国GDP占世界的7%,能源消费却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.7%。倪维斗告诉记者,目前IGCC的初期投入相对较高,发电成本是普通发电成本的1.5~2倍。
这些因素都促使中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,为未来的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主动权。对于IGCC多联产在国内的发展现状,倪维斗认为示范工程太少,国家应再批3~5个试点,同时采取自主研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,通过互相的对比和学习,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
因此,IGCC能够更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粉尘和汞等污染物的排放。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演讲中也表示,在节能减排方面,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,就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。
对二氧化碳,可以在燃烧以前、在高浓度高压力条件下将其脱除。这些因素都促使中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,为未来的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主动权。
十三五期间开始进行小规模推广。在他和其他方方面面的积极推动下,我国首座IGCC示范工程项目——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于2009年7月6日正式开工。显然,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,将受到能源资源尤其是环境的严重制约。据华能天津公布的数据,该示范电站建成后,发电效率可达42%,脱硫效率达99%以上,可回收高纯度的硫元素,并将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在较低的水平。
据倪维斗介绍,欧洲从1998年就启动了AD700(蒸汽参数达37.5MPa,700℃/ 720℃的先进超临界燃煤电厂技术)计划,预计运行温度将提高到700摄氏度,压力将提高到375个大气压。根据我国能源战略规划,我国对各个阶段能耗总量控制设定的目标为:到2020年实现能源消费总量为40亿吨标准煤,到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5亿吨标准煤,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50亿~55亿吨标准煤。
对IGCC和多联产的认识,尤其在国家层面已经见到可喜的变化,观念上也有所松动。记者还了解到,在倪维斗的积极努力下,他所倡导的IGCC多联产已被写入《新兴能源产业规划》及十二五期间的能源发展规划当中。
与超临界燃煤技术相比,IGCC在发电效率方面相对来说有更大提升空间,在污染物治理、脱碳方面也有独特优势,还能通过和多联产耦合降低建设成本,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首台机组计划于2011年建成。